专利点石为金 “鞍山”百炼成钢

2019-08-21 16:32:41

走进厂房办公室,登录企业内网的专利申请页面提交材料,标准专利处会在收到申请信息的第一时间就开展后续工作……这是发生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(下称鞍钢)——这家标准的老牌传统国企内的一幕场景。

这样的一个小细节,是鞍钢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缩影。作为一家典型的与城市相伴相生的老国企,过去的鞍钢因其是我国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而享有“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”的美誉;而如今,通过从追求产量到注重创新,从专利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,鞍钢依靠知识产权工作点石成金,摸索着走出了一条老国企的创新路,成为了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之一。

制度铺路 旧貌换新颜

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,不断拓展钢铁行业“清洁、绿色、低碳”的发展内涵,不仅成为了鞍钢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,也成为了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关键因素。而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、开创钢铁企业利用清洁能源的新局面,核心动力在自主创新,根本保障则是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。

鞍钢科技处处长仉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,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,鞍钢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,从研发到市场、从产品到项目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网络全面覆盖,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,领导和协调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,各个部门都把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到各项工作中。

了解到,围绕专利和专有技术,鞍钢制定了《知识产权管理办法》《专利管理办法》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》和《技术输出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管理规范,不但适应了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需要,还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,加速实现了由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转变,提高了技术创新水平,推进了技术资源商业化进程。

与此同时,为了保障企业的创新更具代表性和竞争力,鞍钢还开展了专利专题研究及专利核心竞争力分析。仉勇说,鞍钢的主要措施是利用现有的专利信息采集和分析设备,开展专利情报专题研究,跟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,为鞍钢专利战略的制定、实施提供参考,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激励创新 四两拨千斤

不久前,颇具特色的“鞍钢职工创新工作室”迎来了新一批成员的命名。单是看这些工作室的名称,便让人感到耳目一新:鞍钢股份炼铁总厂高德库创新工作室、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厚板部王若刚创新工作室、鞍山钢铁铁运公司电务修建厂代玉柱创新工作室……鞍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企业内部,职工们把这种以业务创新带头人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叫做“添丁”。

目前,鞍钢已拥有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3个,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8个,共组织技术革新近4000项,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00余件,累计实现创效3亿多元。

“激励广大职工技术创新,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加以保护,奖励虽小,但却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,起到了‘四两拨千斤’的效果。”仉勇说,近年来,鞍钢完善了知识产权奖励政策,不但给予相应的奖金,还在企业内每年评定一次优秀专利奖,鼓励高水平、有价值创新技术项目。此外,鞍钢还将知识产权培训的结业成绩作为职工上岗的参考依据,切实将知识产权管理自觉地贯穿于企业经济运营的全过程,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保障。

在这样的管理和激励下,鞍钢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其中,尤以两件在2014年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的成果最具代表性。“我们的获奖专利‘一种冶金废料产品作为转炉冷却剂及其使用方法’开辟了冶金含铁固废综合利用的新途径,解决了钢铁废料低成本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技术难题,不仅投资少,运行成本还低,应用前景非常广阔。尤其是尘泥团块在转炉内快速自还原、代替废钢使用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都是鞍钢独创,形成了专利群和标准体系。”鞍钢有关负责人说。

截至目前,鞍钢已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近7000件,专利拥有量超过4000件。依靠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,鞍钢实现了从核心技术“追随者”向“领跑者”的转变。“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已经深入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。没有知识产权,技术创新就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;没有知识产权,就不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。”仉勇说,在如今的鞍钢,这已经成为了全体员工的共识,创新赋予了老国企新的面貌和活力。

 


关注湖南循环经济官方微信
2017循环经济
展览会、论坛